電,是現代人類文明的生命線,就像網路對智慧型手機一樣重要。林場也不例外,需要電力的支持才得以實現高效率的作業與高品質的生活,照亮漆黑的夜晚,也維繫著通聯的暢通。
不只嵐山山地鐵路沿線,走在台灣有林道經過的所在,或多或少都可以看見電線桿的痕跡,雖然早已鏽得斑駁,但那閃著白光的陶瓷礙子與屹立的桿身,依然訴說著那牽繫著幾百人生活的驕傲曾經。
#嵐山山地鐵路・電桿遺跡(4)
早年的電桿都是木製的,上面的鐵線不一定是電線,有比較大的機率是通聯用的電話線,林場的電力來源幾乎都是發電機;像嵐山就是發電機發電,電線桿其實是電話線桿,一路從深山拉到平地,用以串連山上山下的資訊,是很重要的設施,就像FB之於今天的我們一樣,畢竟那個年代無線通話技術完全不行啊!而木製電桿也是台灣造林以柳杉為大宗的原因——通通拿去做電線桿!但後來因為水泥電桿的普及與電線地下化,大片大片的柳杉也因為疏於管理形質不佳,淪為了喪失經濟價值的人造林,像生不出蛋的蛋雞一樣被人類鄙棄,靜默的守著我們的山。人造林+電線桿=林場遺跡,台灣的山上到處都可以見到這樣的組合,有機會走訪類似的地方,不妨找找當年1950年代大林業時代留下的蛛絲馬跡喔!